今年以来,至少有三件事让人领略到深圳经济的蓬勃气象。第一,是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深圳GDP增量罕见地超越北京、上海;第二,是新一期的《财富》世界500强发榜,深圳民企数量居全国第一,拥有7个上榜企业,其中名次最靠前的中国平安位列39位,位列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之首;第三,是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港地区的创新指数超越硅谷,居全球第二,深圳的创新力量令人瞩目。
在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南方“明星”城市深圳的经济为何能够逆势走高,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身处深圳的领军企业,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厉害之处?
绽放强劲增长力,深企成就行业领军标杆
关于深圳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业内流传着一句口号:中国创新经济看深圳,深圳经济看深企。
2017年3月21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对深圳市GDP总量贡献最大的20强企业(简称“G20”企业)名单,排名依次为:华为、中兴、富泰华工业、平安银行、腾讯、平安人寿等。这20家企业2016年合计实现增加值5171.42亿元,占深圳市GDP比重的26.5%,超过四分之一。在这个“G20”豪华阵容中,作为深圳的城市“名片”,中国平安集团旗下两家企业上榜,分别是平安银行、平安人寿,其排名分别为第四、第六,平安也成为唯一一个占据两个名额的企业集团。
近期,中国平安公布了其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其总资产达到5.98万亿元,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5031.43亿元、434.27亿元。与此同时,平安集团上半年纳税金额为5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相当于日均贡献纳税3.3亿元,不仅纳税金额超过净利润157亿元,而且纳税增速也远高于净利润增速,体现出“名片企业”的城市担当。
数据显示,平安集团也是深圳第一纳税大户。如按纳税额排名,2015年的深圳“十大纳税大户”中,平安集团贡献了3家,分别是平安银行(第3位)、平安人寿(第4位)、平安产险(第9位)。其他纳税大户有招商银行、华为、国信证券、深圳烟草、中信证券、腾讯等。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高度生态化,产业门类多如牛毛、灿若群星,但像平安这种产值超过万亿的“大行业”其实不多。深圳强大的增长力背后,是因为有很多与平安一样有活力的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中独占鳌头。
例如,招商银行做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第一名,万科做到了房地产行业的第一名,华为做到了通信行业的第一名,创维做到了彩电行业的第一名,中集集团做到了航运设备的第一名,正威做到了有色金属的第一名。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中,深圳同样拥有举足轻重的领军企业,比如核能领域的中广核,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比亚迪、生物科技领域的华大基因、液晶面板领域的华星光电、无人机领域的大疆创新等。
“深企越发强大的另一层意义,在于不仅能够成为第一名,还能坐稳第一,成为行业长青的榜样。”行业人士指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安、招商、万科、华为、腾讯同时代创业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当年的实力和志向丝毫不输同时代的深企,但在几十年大浪淘沙后,真正成为“常青树”的屈指可数,有的因为MBO失败而解散管理层,有的被外资收购后逐渐淡出市场,有的因为竞争力不够而落败。“相比而言,深企的‘常青树’是最多的。”
“四大金刚”到“新四大金刚”,深圳凸显自我迭代能力
近日一年一度的“财富500强”发榜,115家中国企业上榜。如果剔除央企,深圳共有6家上榜企业,这一数字位居第一。“两年前深圳关于世界500强提出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的本土企业要达到8至10家。从目前的进度来看,深圳已经无限接近于这一目标。”业内评价称。
从未让人失望的“深圳速度”,不禁让人感叹“蛇口基因”的伟大之处。从最早引入市场机制,到爆发式的创业潮,深圳这座城市没有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而是表现出超强的自我迭代能力。
例如,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深企屹立在潮头浪尖,没有丝毫的退潮迹象,平安、招商、华为、万科、中集等同时代创立的企业仍焕发青春气息;上世纪90年代创立的腾讯、比亚迪、迈瑞、金蝶、大族激光等科技公司,已成中坚力量,不断地向世界级企业迈进;最近十多年创立的大疆科技、华大基因、光启、碳云智能等创业公司也已崭露头角,它们是“蛇口基因”的新一代传承者,有望为深圳开拓出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曾有华为、中兴、平安、招商“四大金刚”的说法,尽管“四大金刚”仍然光芒四射。但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老“四大金刚”已经不能准确地代表新时期的深圳精神了。因此,业内提出了基于科技与金融领域“新四大金刚”的说法,即平安、华为、腾讯、华大基因,4家企业均属于四个战略级新兴产业。
为何深圳的自我迭代能力如此强悍?深企潮头浪尖的追赶精神必不可少,而最为重要的是看准了产业与时代的发展潮流,即科技创新能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港地区的创新指数超越硅谷,居全球第二,深圳强大的创新力量已经被世界所感知。
从最直观的专利受理情况来看,深圳的优势十分明显。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各大城市发明专利受理状况表显示,深圳的数据仅次于北京,超过上海、广州。而在PCT国际专利数据上,深圳则稳居全国第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各城市PCT国际专利受理情况(2016年)中,深圳一个城市的PCT申请量就占了全国的46.2%。
“发明专利授权情况衡量了一个城市在国内的创新地位,平安作为深圳的名片,专利申请量在中国金融机构中居首,达到1458个。”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不仅是深圳作为“创新之城”最好的映射,也让业内意识到,深圳的创新精神不仅出现在科技领域,还植入到了金融领域,“科技+金融”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崭新开始。
挑战与机遇并存,深圳将迈向“科技金融”之城
不过,这座热火朝天的创新城市仍然面临着挑战。在一个活力分布的时代,深圳虽然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创新中心,但并不是唯一的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城市都与深圳形成了竞争或追赶态势。
例如,腾讯的两大“拳头”产品——微信与王者荣耀,一个在广州问世,一个则诞生于成都;基于上海有更好的原始创新能力,华为海思芯片将主要的研发部门设在了上海,又因东莞拥有大批廉价工业用地,华为也将其生产手机、平板的终端总部布局在东莞松山湖;平安集团今年的两大行业首创——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大数据流感预测模型以及“公共资产管理云平台”,将试点城市分别放在了重庆和南宁。
尽管除了深圳之外,不少城市也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但作为国内最具反思与行动能力的城市之一,深圳雷厉风行,正开始全面发力,布局未来发展。据了解,为应对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深圳近两年引进了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多个高等学府到深圳办学招生;为应对产业用地匮乏,深圳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计划,大力推进填海造陆计划;为应对人才数量与质量不足,深圳推出了全国最给力的人才引进计划,不仅大幅度降低户籍门槛,并开全国之先河为本科生发放补贴,未来五年还将建设数十万套人才住房;为应对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深圳大力提升营商环境,出台推进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力度堪称全国最大。
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科技竞争力,而这根本上要靠这里的企业和人才去创造。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平安中报董事长致辞中曾提及:“赢科技者赢未来。”有理由相信,凭借平安、华为、腾讯、华大基因这些领军企业的标杆作用,深圳将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源源涌入,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
业内有观点认为,借助平安与腾讯两大龙头企业搭建的基础设施与人才网络,深圳最终将从单向度的“科技之城”,迈向更高层级的“科技金融”之城。目前,科技企业与金融企业正上演一场相映成趣的跨界“战争”。其中,腾讯正大力布局金融,微信支付在个人用户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支付宝;作为金融企业的平安,则表现出更强烈的跨界决心,坚定不移地要转型为一家科技公司。据了解,早在多年前,平安就决定将每年销售额的1%用于科研支出,2016年在研发上投入8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一些中西部省份全省的研发支出。
从传统金融起家的平安,是中国综合金融集团的代表,在核心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平安还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打造了全国领先的线上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控股,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全国领先的金融机构服务生态圈开放平台——金融壹账通。此外,平安在人工智能领域,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技术五个门类的研发中,也都“风生水起”。
“激烈的‘科技金融争夺战’对深圳而言,可谓如鱼得水。”有行业人士表示,深圳是一个完全从市场经济生态中崛起的城市,没有谁比深圳更适应竞争,没有谁比深圳更懂得创新,支撑这座城市强大的逻辑不会轻易发生变化,以平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仍然看好深圳,相信深圳的明天会更强大。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