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创业club   人才大战升温 广州磁场效应凸显

人才大战升温 广州磁场效应凸显

发表于:2018-04-23 关注 

日前,广州发布了高层次人才认定申报公告。对诺贝尔奖得主、国内及各国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各类顶尖人才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住房补贴以及医疗、入学、就业等全套保障。

人才大战持续升温。仅三月一个月内,堪称国内最难落户的城市——北京和上海,先后发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宣言”。

北京以落户为抓手,“不唯学历唯能力,不唯职称唯贡献”,加大对金融、体育、教育卫生、高技能等七类人才的引进力度。上海则在二十多年来首次开了“全市人才工作大会”,“剑指”全球性卓越人才。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广州站位高、方向准,直击“高精尖缺”产业人才,广纳海外高层次英才,为城市的成长积攒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透过弥漫的硝烟,要争当全球引领型城市的广州,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仅靠优质的工作机会、宽松的落户政策、优厚的落户资金,就能长久胜出吗?广州将如何赢得这场高段位的人才争夺战?

1 为什么要“抢人”?

“大城市”的创新活力之源

“城市之大,非大楼之大,是有容乃大”。

就人口而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东京。2017世界城市人口排名中东京以4200万人口夺得第一名。首尔都市圈有2348万居民,而且还在增长过程中。

美国纽约都会区同样如此。2010-2016年,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中心,汇聚全美最多人口的都会区,其人口总量仍在持续上升。

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韩国的27倍。然而,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分别只有2361.6万人和2170.5万人。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2017年末常住人口仅为1450万人。

由此,从全球城市规模来看,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这三个中国经济发展“定盘星”城市来说,人口挖潜空间都还巨大。

根据规划,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从去年末的1450万常住人口,到未来的2000万人,广州还将容纳550万人口空间。

实际上,一个城市能否有活力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持人口的开放性和多样性,需要不断有各类移民包括国际移民进入城市。《创新美国报告》中指出,创新是通向未来的钥匙,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舞台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大都市作为人口经济活动相对集中的集聚地也正成为创新的重要区域。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其半径80公里,面积仅占全国的3.5%,GDP则占到日本全国的一半。2016年,东京每平方公里的经济产出,已超9亿美元。这样高的经济密度,反过来吸引着更多的人进入东京及其大都市圈就业和生活。近十几年来,东京人口占全日本比重在不断上升。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创新人才同样需要集聚地。例如,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其首先建立在创新人才聚集的基础上。

在美国硅谷的夜晚,餐馆和咖啡馆里坐满了身穿休闲装的工程师,他们讨论着下一次技术突破和创业机会。由于高科技公司扎堆密布,使得科技人才在不同的公司之间便捷的流动。此外,大城市的人口容纳力,不仅可以使人才专业与企业发展更匹配,而且可以给更多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提供一起工作的机会。

在广州同样可以看到创新人才向核心大城市集聚的趋势。目前在广州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7人。2017年,广州地区有5位创业人才入选第14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项目,入选人数与上海并列全国第一。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达到281人,占广东省超半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趋势不断凸显。

2 “抢人大战”如何出招?

全球引领型城市开启全球揽才“雷达”

随着全球人才、技术、资本流动的加速,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举世闻名的千年商都,成为了各国认识中国经济、展开跨国协作的主要窗口。随着三大国际枢纽的加快建设和IAB产业计划的持续推进,广州更是拥抱世界经济浪潮的排头兵,吸附全球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我们要从13亿人中选人转向从70亿人中选人。放眼世界,吸纳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看来,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全球知识技术转移的“桥梁”。他们往往是源头创新的领跑者、高新技术应用的推动者、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要广纳全球人才,意味着需要创新更多的竞争招术。“招才引智的竞争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着力点不断下沉。哪怕在硅谷的一家小小咖啡馆里,都‘潜伏’着多个国家的工作人员招揽人才。”广州开发区一位负责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的负责人感慨,目前区内已经在硅谷、旧金山、伦敦、悉尼、巴黎、东京等地设立11个海外人才工作站。

作为会展之都,广州通过大型会议、论坛提升城市的全球显示度来吸引人才,也是一个有效途径。

2017年12月,广州《财富》全球论坛上,152家世界500强企业、1000多名中外各界代表从世界各地汇聚珠江之畔,转战55场会议活动,碰撞思维、酝酿友谊、求索答案。

相隔几天,被誉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的海交会如期在广州掀起高潮。2017海交会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的3500多名海外人才参会,全场项目对接数达4000对次。

去年底,广州抛出了一系列支持海外人才来穗的“政策包”——《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方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方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方案》和《关于实施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红棉计划”的意见》。“红棉计划”从2018年开始,每年对入选的创业项目给予10个方面的创新创业全链条政策支持。

作为全国首个地方性出国留学资助项目,广州“菁英计划”正为广州城市建设培育各领域的拔尖人才和后备人才。目前已合计共派出197名人才到海外留学。

当前,广州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正汇聚着全球优质发展要素。一系列政策叠加正让广州成为对标世界一流的人才成长沃土。“到广州做生意”正在被“到广州创业创新”所取代。

最显著的成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来到或愿意留在广州创业就业。据统计,广州市10年来留学归来人员从不到2000人到目前超过6万人,留学归来人员相关企业达2500多家。

3 抢的是什么人?

聚合“高精尖缺”为动能转换储备智力能量

人才大战,本质上正是一场创新资源争夺战。因为人才是第一资源。

“这场人才大战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李侠说,眼下中国城市间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人才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布显现出马太效应,“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直接跨越某些阶段快速发展,各地方主政者意识到,一旦错失这拨儿人才,未来10年很难再有翻盘的机会。”

在新起点上,广州期盼着通过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聚合创新资源,以量质并举的姿态,在动能转换的跑道上加速奔跑。

一流的产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作为基石。今年初,广州印发《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广州争取用5年时间,培养20名位于国际科技前沿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备人才200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后备人才。

城市的经济活力,在于能够给不同层次的人提供机会。在人口结构性流动到来的背景下,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结构的精准匹配更加凸显。

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加快建设人才高地”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围绕经济发展主战场,大力培养集聚科学家、企业家、创业家、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

此前,广州出台了《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计划5年投入约35亿元,围绕航运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重大装备与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各类人才,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人才在哪里,我们就把新产业布局在哪里。”在2017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圆桌会上,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洪斌坦言,相比起北京、上海的落户难、生活成本高、环境气候因素,综合实力均衡的广州是最好的选择。

“一线城市的人才和产业基础实在太强了,其他城市只是找了几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看来,真正的优质资源仅属于少数城市——从高级人才到世界500强,从各种国际盛会、优质资本到科技资源,都会青睐一线城市。

数据显示,2017年末广州常住人口比2016年末增加了45.49万人。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人口持续“用脚投票”体现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经济活力的彰显,不仅在于能够给不同层次的人创造发展机会,还在于能够为人口和人才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综合实力均衡的广州,成为很多人就业、创业、投资、生活的重要选择。”

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进一步为此佐证。在人口吸引力指数中,北上广深继续全国领跑,广州吸引力位居第二,高于北京、上海。

本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原作者联系删除